我详细阅读了罗平先生发表于本报第35期的文章“《中信版孙中山像邮票》邮集的制作”,我对邮集内容之深之精甚为钦佩,特别是文章提到的珍稀邮品,尤其令我羡慕、印象深刻。与此同时,提点意见,供罗先生改组邮集时参考。
一、关于土纸2元13度齿连版铭6方连邮票。我从图片上的齿孔痕迹观测,觉得它并非为13度线式齿,而是12.5度的梳式齿。由于图片经过处理,已非原来尺寸,我不可能用量齿尺对其进行实测,只能依靠原始的点数办法来证实我的揣测是否准确。
在点数以前,我考虑了以下两个因素:
1、中信版邮票的13度齿孔采用线式打孔。这种齿式的行距往往不能完全一致,所以,在单枚邮票上的单边孔数会有1-2个的参差。
2、中信版邮票制版之前的全张版图是由10个20枚的子图组拼贴而成的。2元的早期版图在拼贴的时候,子图相互之间的距离相等,造成了每隔4个直行邮票便出现一个窄距空边的现象,也就是说,全张邮票中,有80枚的票幅是窄于其余120枚的。因此,我特别选择了同期印制的同为全张右下角位置的,分别为13度和12.5度齿孔的两个土纸2元连版铭直10方连邮票,并用以下不同方法进行点数:13度齿孔邮票以左枚的左框线至右枚左框线为票幅之宽,以上枚的顶框线至下枚顶框线为票幅之高,点数其间的孔数。12.5度齿孔邮票因是梳式孔,点数两个中心孔之间的孔数,得出:13度,横15×直17.5孔;12.5度,横14×直16孔。罗先生那个6方连邮票正符合后者的孔数,为了验证这个邮品的确切齿度,我建议罗先生将之与《近代邮刊》3卷9期插页“抗战时期内地版邮票在齿度分类上之罕品”中的土纸2元13度齿票进行比较时,该插图按原大制版,并无出入。
二、5元11度粗齿邮票。这是从来未见诸报道的品种;如系真品,便是不见经传之品。不过,有一点必须提请罗先生注意:中信版邮票因特殊齿度形成的珍罕品多变造品,远的如上世纪40年代中期曾闹得上海满城风雨的16分变造粗齿票,近的如我手头刚收到的拍品目录,里面有好多此类的珍品,如16分11度齿、1.50元11.5度齿、划线5角粗细混合齿双连票等等,我看下来,竟无一例外,全是变造品。
中信版邮票之多变造齿孔,有两个原因,一是线式齿打孔机过于简陋,故而齿孔质量极差,使得变造齿容易蒙混;二是如前所述,线式齿票幅大小不一,给了变造齿孔充裕的条件。为此,有经验的集邮家在收集各种珍罕齿度邮品时,单一齿度的须至少双连,混合齿度的须至少4方连,对于无法确证其为真品的,特别是未见经传的此类单枚邮品,一般不轻易重金购置并入集。对于罗先生的这枚邮品,我建议罗先生多找几位对齿孔有研究的专家认真鉴定一下,如不幸而确为变造品,应设法追究出票人。
三、5元中央印制厂厂铭邮品。中信版5元面值邮票有两种版式,一为早期的长距版,打13度孔,另一为后期的短距版,打12.5度孔;前者由原中央信托局印制处印制,见有三种不同文字排式的“中央信托局印制处”厂铭,后者系该厂改名后所印制,仅见一种连有批号的“中央印制厂”厂铭,早年有集邮家将之分别称为“八字厂铭”和“五字厂铭”;后者的数量极大,极普通,并不稀罕。 以上当否?请指教。 作者: 《中华集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