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为一件1911年7月27日由西藏拉萨寄成都的大型红框双挂号实寄封。封上所贴邮票为伍角蟠龙加盖西藏贴用加盖24分票。关于此伦敦版蟠龙加盖西藏贴用邮票的发行情况,1909年清朝军队进入西藏,1910年设立西藏邮区,售用伦敦版蟠龙无水印邮票。后为适应当地币制不同等特殊情况,在蟠龙邮票上加盖中文、英文、藏文3种文字,中文代表国家邮政的银元面值,英文代表印度币卢比面值,藏文代表藏币面值。此套邮票限在西藏地方贴用,加盖文字为黑色,由英国华德路公司加盖。全套11种。
该封正面右侧以毛笔书写收件人地址为“内函邮寄成都桂王桥东街呈 钦差驻藏大臣联公馆”、“克四少爷 安 禀”,落款地址为“自西藏拉萨呈”。邮票及封正面的空白处上分别盖销日期为“辛亥壬月初二”拉萨大圆戳,即1911年7月27日。加盖拉萨1371号挂号戳和圆形双圈“AR”挂号回执戳。该封经亚东中转,封的背面盖“辛亥壬月初九”亚东大圆戳,即1911年8月3日,同时该封在英国在亚东邮局再加贴印度 KEVII 1/2a 和 2a二枚邮票,盖销“3 AU 1911”Yatung-Tibet邮戳及“R Yatung-Tibet via Siliguri ”挂号签条。另外,封上还盖有缅甸八莫(Bhamo)1911年8月13日的挂号日戳及云南腾越(Tengyueh)1911年8月15日中英文圆戳。最后于1911年9月17日到达成都,在封的正面盖有成都中英文圆戳。
这枚辛亥年由西藏寄成都的挂号邮件初看似乎普通,但将该封上所经各相关地方邮局加盖的邮戳联系起来时,一个事实出现在我们眼前:此邮件为什么没有从西藏直接走国内邮路寄往成都,却走了一条出国绕经缅甸八莫,再回到云南腾越,继而再送达成都这样一条舍近求远的特殊邮路?这其中倒底包含着一些什么特别的史实和不为人知的缘由?
翻阅《中国西藏邮政邮票史》,我们知道,英国在印度建立东印度公司作为侵略东方实行殖民统治的基地后,对我国西藏早已虎视眈眈。他们开始以“传教”、“游历”、“探险”和“通商”作为幌子,一步步地深入西藏腹地,收集情报,测绘地形。在用和平方式作好前期准备工作之后,从1988年开始,不断地向西藏发起武装入侵。最终于1904年攻陷拉萨,强迫西藏地方政府签订《拉萨条约》。又于1908年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修订藏印通商章程》。这样,英国在西藏地区开设邮局和开通西藏通往印度的邮路就有了“法律依据”,并在西藏不断扩张势力,扶植其代理人。从此,西藏与祖国内地的邮件往来越来越困难,直至最后无法正常通邮,以致最后造成这样一种畸形局面:无论从拉萨到内地还是内容到拉萨的邮件,都必须交与英国在华邮局经印度中转至西藏的亚东才能寄到目的地。
本文所展示的邮件正好是这一特殊邮政屈辱史的最好印证。此封不得不舍近求远,先到亚东,经由英国在华邮局处理,然后途径印度的西里古里,到缅甸的八莫,再回到中国云南的腾越,往南绕了一个大圈后才送到目的地成都。
在中国国内寄递邮件,却不能走自己的邮路而要经由英国人经营的国外邮路,充分暴露了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分裂西藏的贪婪野心,同时也充分反映出当时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
真可谓是邮戳明邮路,邮路映邮史,邮史证史实啊!
参考文献:
1、《中国西藏邮政邮票史》,1995年,西藏人民出版社;
2、《香港布约翰拍卖公司2008年冬季拍卖目录》;
3、《中国邮票大图典 清代卷》,1999年,人民邮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