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贵州省档案馆向社会公布了一批珍贵的红军档案,其中包括,5件红军邮件查扣条、沿河三等乙级邮局关于红军军事行动和查扣邮件情况的报告等。这些档案翔实、生动地记录了红三军在贵州境内创建黔东根据地、宣传中国共产党政治纲领和红军纪律、组织建立地方苏维埃政权、扩大红军武装等革命活动的史实。
和红三军参谋处查扣沿河邮差信件的查条。
得城不守 转战黔东
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贺龙任军长,关向应任政治委员,主要活动在湘鄂西根据地。1932年至1933年,由于受蒋介石10万大军围攻,红三军逐步转向湘鄂边、川黔边开展革命斗争。1933年3月,红三军缩编为第七、第九两个师。1934年5月9日,红三军攻占四川彭水县城,31日,攻占沿河县城。6月至9月,红三军主动放弃沿河城,于川黔边迂回转战,创建了以沿河谯家镇土地湾为腹心地带的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红三军在战术上,彻底摒弃“左”倾冒险主义军事路线,坚持游击战、运动战,取得了良好战绩。据贵州省档案馆保存的档案记载:红三军“化整为零,专事游击,得城不守”“内部组织异常严密,命令贯彻,士卒强悍,官兵享受一律平等,纪律之佳出乎意外”。红三军兵力虽然只有3个团4300余人,面对国民党黔军王家烈部1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在苏区内外腾挪作战,抓住时机歼灭孤立无援之敌,从而粉碎了数倍敌军的“围剿”,建立了自离开洪湖苏区以来的第一块赖以生存和斗争的革命根据地。
1934年10月24日,红三军与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的红六军团在印江木黄实现红二、六军团胜利会师。10月28日,红二、六军团主力撤离黔东苏区,挺进湘西,以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
扣留军邮 保护民邮
在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国民党统治区出版发行的报纸和往来邮件是红军获取敌人情报信息的重要途径。国统区出版的报纸种类多、发行范围广,红三军进入贵州后,十分重视报纸邮件的搜集,借此了解外界信息,研判敌我态势,确定部队行动部署。
贵州省档案馆保存的红三军邮件查扣条,是当年沿河邮局向贵州省邮政管理局报告的附件,它既是红军通过截留报纸邮件获取情报资讯的凭证,也是珍贵的革命历史档案。从这3件邮件查扣条的内容来看,红军对过往邮差的邮件进行检查时,主要扣留国统区出版的各类报纸和军人间的往来信函,其余民间或商务信件一律予以放行。在1934年6月至7月的5次检查中,红军共扣留报纸47种、信函3封,执行查扣任务的部队主要是红三军司令部参谋处,及红三军七师司令部。部队检查完毕或扣留邮件时,均出具加盖“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参谋处印”的凭条作为证明,有的还说明邮差耽误时间的原因。
贵州省档案馆保存的1934年形成的沿河邮局的报告称:红军检查邮件“仅对军人信函报纸加以检查,而于普通人之信件及挂号总包多未拆阅”“检查完竣,给予收据一纸,始获放行”。由此可见,红军对于邮件的查扣,主要针对报纸信息和军事情报,对于普通人的邮件和邮差的权益则给予充分保护。
黔东特区 红色苏区
红三军在贵州转战期间,广泛宣传红军的任务和纪律,抽调干部组成宣传队,分赴沿河、德江、印江、松桃、酉阳、秀山各县农村,发动和组织群众,建立各种群众组织和各级苏维埃政权。在一张红三军司令部用笺的邮件查扣条的上端,印有《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内容包括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没收外国资本的企业和银行、推翻反动军阀政府、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政府、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耕种所得归农民、取消一切政府军阀地方的苛捐杂税等。沿河邮局的报告称:红三军“于宣传工作尤为注意,标语之多满街满衢,门窗壁书无隙地,人心归付如水下倾”,红军“所过专擒军政税收人员及区团豪绅,而于贫苦农工失业游民则给资赠产,备极笼络,买卖公平,一般小商莫不大获其利”。
红军的政治主张和所作所为,得到了广大贫苦民众的拥护和支持。1934年7月21日至27日,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沿河县铅厂坝召开,沿河、印江、德江三县代表共130多人出席了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委员,通过了多项决议。决议内容主要包括:没收和分配土地条例;扩大红军及地方武装问题的决议;优待红军及家属条例;关于苗族问题的决议。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开展了以土地革命、建设政权、发展武装、粉碎敌军进攻为中心的各项工作。截至9月,有60多个乡进行了土地革命,建立区革命委员会17个,乡苏维埃政权73个,特区拥有5个县的土地,人口10万以上,成为贵州高原上的第一块红色革命苏区。
文中所示档案为贵州省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6年11月4日 总第2986期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