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抗战前期的国际航空邮件
所谓国际航空邮件,这里是指在递送过程中,曾经飞机运送的邮件,而非仅限于经飞机运送出境的邮件,因此将国内部分航空以及国外部分航空也列入其中。
1、国内航空
我国的国内航空邮件始于1920年(民国九年)5月7日北京至天津的试验飞行。当时也搭载了极少量国际邮件(主要是寄英国)。但该航线随后即告停止。以后虽又辟有北京至济南、北京至北戴河海滨、北京至天津、奉天至牛庄间的航空邮路,并且于1921年7月1日发行了航空邮票。但均未能持久。使用上述航线递送的国际邮件更是如凤毛麟角。1931年5月31日欧亚航空公司正式开辟的上海-满洲里航线本应对经西伯利亚的国际邮件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但“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又使上述努力成为泡影。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内地寄出的国际邮件至出海口的上海等地所费时日颇多,因此对提高国际邮件递送速度而言,具有较大实际意义的是内地至上海、北京、天津、广州等地航路的开通。如1929年10月21日开通的上海-汉口航线。1931年10月21日延长至重庆,以及1933年开通的上海-广州、上海-北京航线等。抗战爆发以后,形势又发生了变化,上海大部为日军所占,内地的国际邮件多航空经桂林与香港然后出海。图1为国内部分航空成都到昆明,期间只用一日,在今日也可算是快的了。随着1938年10月21广州沦陷、1940年6月滇越铁路中断,内地至香港的航线成为国统区国际邮件出境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的爆发,香港沦陷。
图1
重庆经昆明、腊戍(缅甸)至仰光的航线始于1939年10月30日,其最初目的是与英国航空公司的欧亚线相接续,图2所示首航封上的图案显示了这一点。但当时,由于有内地至香港的航线存在,渝仰线的利用并不频繁,反而是1940年6月以后,随着地中海航线的中断,仰渝线为印度、缅甸等地寄至美国的航空邮件所利用。成为印度-重庆-香港-美国线的一部分。1941年12月8日日军开始进攻香港后,渝仰线的的重要性迅速上升。可是好景不常,随着日军进攻缅甸,渝仰线于12月16日缩短为重庆至腊戍,形式上维持到1942年4月26日腊戍沦陷而彻底中断。此后承担中国国际邮件出境重任的是渝加线(重庆-加尔各答),这是后话。图3是渝仰线(实际已是渝腊线)的最后期、1942年2月11日经重庆-腊戍航线递送的邮件,盖国内航空戳,并缴纳相应邮资,而实际航空路段却可能延伸至国外。相似情况还有内地-河内,内地-香港(地区)等。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航空公司开辟的上述国际航线此时5克以内的收费与国内航空费一致。其中由内地至香港段航空的邮件存世很多,一般到香港后,在航空标签或航空字样上加盖“()”形涂销章,表示此后走水陆路。前述实寄封空运到腊戍后经铁路运至仰光,盖检查戳,然后出海经加尔各答,盖检查戳,经印度洋、大西洋至美国。由于是外交邮件,实际可能并未开封检查。仰光于3月7日沦陷,经仰光出海的邮路彻底中断。
图2
图3
在日伪统治的沿海沦陷地区,1938年12月17日,中日合资的“中华航空株式会社”粉墨登场。主要开辟的航线有北京-上海、上海-台北-广州航线。有些从北京、天津寄出的国际航空邮件盖有“到沪续飞”戳,表示到上海后,继续利用上海-广州航线。由广州寄北方的邮件也有盖此戳者,图4是1940年3月28日从北京寄至希腊雅典封,4月2日至香港,4月12日到雅典。盖“到沪续飞”戳的邮件虽不多见,但按戳大小及有无边框来分,至少有三种,可能与寄出地不同有关。
图4
2、法国航空航线
抗战前期的国际航线,从使用量来看,英航与泛美航空公司的航线占有较大优势。但在此之前,从1924年开始,中华邮政就利用苏联航空的欧洲航线搭载邮件,而从南方出口的邮件,则以1931年9月起利用法航的西贡-马赛航线为最早,初期航空资费极其昂贵,达每10克3.00元,随后经数次降价,至抗战爆发前,稳定在每5克0.65元的水平(至欧洲国家)。虽然在法航的资费表中列有寄往南亚、中亚以及欧洲的资费,但实际以寄往欧洲(如德法及周边国家)者占绝大多数。抗战初,寄往欧洲的邮件,可以选择英航、法航、及荷兰航空的航线,而且并非寄英国就必然使用英航,寄法国就使用法航。因此寄信人不少会在邮件上注明“经XX航空公司航线寄送”等字样。邮局为分拣方便,有时也会盖上相应的航线指示戳。这种情况在1937-39年各航空公司纷纷开辟中国航线时较为多见。顾客选择哪家航空公司,主要考虑邮资高低及航班的多寡。抗战爆发时,法航的服务虽然已从西贡延伸到河内,并于1938年8月10日开辟了河内-香港线,但从递送所需时日以及邮资的价格竞争上已劣于英航,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5月起,法国本土受到德军的进攻,法航亚洲段的通行处于停顿状态,虽然到7月13日才宣布中止,但6月中旬从中国寄出的经法航邮件,已被盖上“Diverted
by air U.S.A. owing to suspension of Air France Service”
而改经泛美太平洋航线寄送,实质上宣告了经法航递送国际邮件的终结。图5为1939年9月13日由云南个旧经法航河内-马赛线寄英国邮件,正面盖有航线指示戳并手写“伦敦”字样。
图5
3、荷兰航空航线
经荷兰航空公司(KLM)从亚洲至欧洲的航线主要是万隆至阿姆斯特丹航线,中华邮政从1933年8月起就利用此航线,1939年4月19日,该航线又延长至河内,为中国国际邮件的利用提供了便利条件,但从实际存世数量来看,以1937年及以前的较为多见,可能与荷兰航线后来受到法航和英航的排挤有关。荷兰航空的航线同样受到德军入侵西欧的影响,于1940年7月13日正式宣告停航。图6为1939年6月23日由上海寄法国巴黎邮件,贴有“BY
DUTCH AIRMAIL KLM VIA
SINGAPORE”(由荷兰航空邮寄经新加坡)指示标签。抗战前期的国际邮件,使用哪个公司的航线,除有明确的中转戳以外,一般只能根据封上的指示标记及所贴邮资或是中途的检查戳、检查重封条来判断。但在航线变动或中止前后,即使写有明确的航线指示,也有不照此递送者。此封贴2.25元邮资,分别为平信0.25元,荷兰航空0.25元/5克×4。
图6
4、苏联航线
如前所述,中华邮政利用苏联航空欧洲航线搭载邮件,始于1924年,包括莫斯科-哥尼斯堡(今加里宁格勒)航线以及随后的伊尔库茨克-莫斯科航线。但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以及1932年7月26日伪满洲国对东北邮政的全面接管,上述的利用也就中止了。1940年6月,由于德国入侵西欧并迫使法国、荷兰等国投降,法航和荷航随后停办了亚欧航线,中国寄往欧洲的航空邮件只能由泛美航空公司绕道经太平洋和大西洋递送,而且利用对象多为寄往英国等同盟国以及葡萄牙、瑞士等中立国的邮件。针对这一状况,中苏航空公司开设了阿拉木图-莫斯科航线,并于此前开设的重庆-哈密-阿拉木图线相连接。不过实际上,由于当时中西欧已经大部为德军所占,经这一航线递送的主要是寄往德意等轴心国的邮件。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这一航线的使用更限于寄往苏联的邮件。由于使用时间短(中间还有一段时间停航)、可寄送国有限,经此航线的国际邮件较为少见。图7为1940年9月2日由昆明寄德国德累斯顿航空邮件,手写有航线指示。此封贴3元邮资,分别为平信0.5元、挂号0.5元、中苏航线2.00元/5克,
而如经泛美航空公司太平洋、大西洋航线递送,仅航空邮资即需5.65元。此封同年10月3日即到达目的地,寄信人的选择还是明智的。
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