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次日,起义军成立湖北 军政府,推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自此中 国近代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起义军攻克武汉三镇后,即派员接管邮政、电报机关,制定《暂定邮政办理章程》。据10月16日《鄂军都督黎元洪致清邮务 总办照会》载:“照得湖北地方,现在大局已定,所有交通机关 如邮政、电报,最为要点。电报事宜,已派定熟手经理。惟邮政 一门,目下因无熟手,暂派稽查员潘仲荫、詹俊、陈思孜、高本 恭四人,武、汉各驻二人。已着潘仲荫、詹俊驻汉口,陈思孜、 高本恭驻武昌,以资稽查,而重邮政。”《暂定邮政办理章程》计 五款,其一为:“本局改为中华民国汉口邮政局,惟印花(邮票) —层一时措办不及,暂用旧式。”
由此可知,当时革命党人已很重视邮政管理权,并已考虑发 行新邮票来代替旧邮票收藏。10月22日,湖南新军起义,占领长沙,推焦达峰为都督, 随即派司帐二人、监督一人前往接管邮政。11月9日,福建新 军起义,在福州成立军政府,推孙道仁为都督。孙都督照会福州 邮政总办:“本都督已接管福建一切事宜,嘱将邮票上大清二字 代以中华字样,并惟都督命令是听,售卖邮票须盖中华民国戳 记。”但是福州邮务总办卜礼士秉遵北京邮政总局意旨,对在大 清邮票上加盖中华民国戳记的命令拖延不办。福建军政府决定更 改大清邮票,印制新邮票,并制定了四项具体办法:
―、邮票应向上海大书局定印,须与该书局订定不得私 印之约;
二、应派员到沪监印,宜派二人轮值监视;
三、应由都督府通电各独立省,请其承认闽省新邮票, 俟总机关成立,再行改照新章举办;
四、新邮票备便时,即交卜总办行用,如其反抗,须由 本部收回自办。
后因战局不定,福建军政府印制新邮票一事未成,但收.回邮 政权,废大清邮票,发行新邮票的愿望已明示公众。
辛亥革命之初,在北京的淸朝中央政府尚未解体,帝国主义国家为最大限度地谋取在华利益,纷纷标榜对中国复杂的局势保 持“中立”。1911年10月18日,英、法、俄、德、日等国驻汉 口领事和驻北京公使相继宣告“严守中立”。当时把持中国邮政 大权的清朝邮传部“邮政总办”、法国人帛黎,于11月6日致天 津分局署邮政总办塔理德的密函中写道:“面对 目前复杂的政治形势,大清邮局对冲突中的双方,应采取什么态 度,是当前邮票收藏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从汉口情况看,大清邮局保持 中立的地位是可能的,那里的大清邮局已与占据邮局的革命者达 成了协议,来自任何地方的邮件都不会受到干扰……”
当帛黎获悉福建新政权要求改革邮票的消息后,在1911年 11月15日《邮政总局致邮传部呈文》中更明确提出:“为今之 计,惟有使中国邮局作为中立局,所俾各省照旧交通……原则, 即恐党人占领省份,邮政紊乱,将来难于复原。”帛黎对福建要 求改革邮票一事置之不理,但福建新政权态度强硬,帛黎惟恐福 州发行新邮票,赶紧下令上海邮政供应处,将一批清蟠龙无水印 邮票和欠资邮票加盖“临时中立”四字,发往福州应急。1912 年1月27日,帛黎在致塔理德公函中说,“鉴于目前中国国内政 局动荡不安,为顺应形势,避免事端,现有必要先将部分邮票加 印‘临时中立’字样,以应需要。已饬邮政供应处立即着手办理 此项工作,将向各邮界配发此种加印邮票。” “各邮政局、所一俟 收到此种加印邮票,应即出售使用。”
1月30日,福州邮局开始发行加盖“临时中立”邮票,至2 月1日,三天共售出蟠龙加盖邮票4种6180枚,欠资加盖邮票5 种450枚3加盖“临时中立”邮票出售后,訾议四起。福建省交通司立 即致电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据《闽交通司请外交部与 邮务总办交涉邮票不必由其迳发电文》载:“交通部总长、副总 长钧鉴,北京帛黎总办所定加印临时中立字样邮票,已发闽行用,经本司再三商请闽邮务卜总办将该票设法收回,暂缓行用, 俟中央政府电复到闽再行遵办。”并指出此邮票发行“事关民国 主权”,请外交部与帛黎交涉,今后邮票发行不必由他经办。
南京政府闻讯,当即由外交部、交通部电令停售“临时中 立”邮票。2月12日,溥仪下诏退位,清王朝统治宣告结束。 帛黎于是授意上海邮政供应处在各地退缴和库存的“临时中立” 邮票上,再补盖竖行“中华民国”四字。3月20日起,加盖有 “中华民国临时中立”字样的邮票开始在汉口、南京、长沙三地 邮局部分出售。孙中山十分气愤,在发售的前一天,即3月19 日,致电袁世凯,提出抗议:“邮政总办帛黎,前于邮票上盖印 ‘临时中立’字样,经外交、交通两部令其抹去此四字,加印 ‘中华民国’字样于上。惟伊现在仍不将‘临时中立’四字抹去, 遂成‘中华民国临时中立’八字,实属有碍国体。闻已颁发数 省,应请即令帛黎转电各处,必须无‘临时中立’字样,方许发 行在孙中山的斥责下,帛黎有所收敛,下令停售并撤回上述邮 票。自3月24日起,各地邮局先后开始发行加盖有“中华民国” 字样的邮票。这时期,由于政权更迭,邮票发行一度出现混乱。原清朝邮 传部、中华民国交通部、地方邮政机构都在发行邮票。据一些邮 刊记载,中国黄渡、和州、都昌县、建阳、广州、天津、哈尔 滨、新兴(山东)、双凤镇(江苏)、黄石港、码应镇(山东)、 杭州、通州、江门、张家口、崇明、柳州、马渚(浙江)、吴家 市(浙江)、牛庄、福州、平度等地方邮政局所,都出售过自行 加盖“中华民国”、“民国”字样的邮票。这些邮票,真实地记录 了当时社会动荡的状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加上发售时间 短,出售量小,一时成为集邮者不失时机的收集对象。例如,当 南京邮局出售加盖“中华民国临时中立”票时,美国驻南京领事。
兼芜湖领事葛威布即从邮局购得大量加盖票。 葛威布事后致函南京分区邮政局长诗’路氏询问该 票发行情况。该局长复函称:“加盖‘中华民国临时中立’邮票, 在南京仅发行1689枚,而你一人就购得了 1037枚,我知道你是 这宗邮票的主要买主,我为你恭贺”云云。这些加盖票,已成为 中国邮票中的珍品。
孙中山对建立国家邮政,发行中华民国邮票极为重视。交通 部针对当时沿用大清邮票的无奈情况,提议立即印制新邮票。为 此,孙中山亲自召集交通部秘书程清、邮政司司长陈廷骥、邮电 司科长唐文启及属员四五人,研究印制新邮票事宜。孙中山在笔 记本上亲笔写下了关于邮票设计和印制邮票的提要,随后将此页 笔记撕下交与秘书办理。
1912年2月5日上午,孙中山主持内阁会议,内阁决议: “《光复纪念》邮票用孙中山大总统肖像。” 1912年2月12日,上 海《民立报》载:“前内阁决议,更变邮票,系分两种:一系 《光复纪念》邮票,印孙总统像;一系通用邮票,拟印飞艇。” 2 月13日上海《申报》载:“上星期一(2月5日)内阁议决,《光 复纪念》邮票用孙大总统肖像。总统以前所摄照片均不满意,前 日另摄半身正形一张,左侧形一张,右侧形一张,均甚清晰,拟 择一张印人票中。” 3月上旬,上海商务印书馆所制邮票印样, 经交通部官员送孙中山审阅。孙中山面谕:“速将中华民国《光 复纪念》邮票印就发行,以新耳目而崇体制。”在第43号《临时 政府公报》中,刊发《交通部呈大总统已遵谕定制光复纪念邮票》的报告称:“窃前大总统面谕,速将中华民国光复纪念邮票 印就发行,以新耳目而崇体制。兹本部已派邮政司司长陈廷骥与 上海商务印书馆订立合同,定印中华民国光复纪念邮票一千二百 万枚,计实价银二千元,另制版费伍百元。一俟该印书馆将邮票 印就,交通部再行备文呈送钧案,并发交邮局应用。”
就在《光复纪念》邮票即将正式开印之际,南京临时政府却 以孙中山辞职而告结束。印刷邮票之事遂被搁浅。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 统。局势的变化,使民国首套纪念邮票的发行权落到了袁世凯手 中。袁世凯欲用自己的头像重新印制邮票。但在国会内遭到以国 民党人为首的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对,最后双方折中妥协,决议同 时发行印有孙中山头像的《光复纪念邮票》和印有袁世凯头像的 《共和纪念邮票》各一套12枚。此事几经周折,待全部印妥正式 发行已是1912年12月15日了。
一个国家同时发行两套政见不同又同时在世的国家元首纪念邮票,举世罕见。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反动势力既 激烈又妥协的坎坷斗争在邮票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中华民 国首套纪念邮票的发行,使社会公众对邮票的政治意义有了更深 刻的认识。集邮者争相购买《光复》、《共和》纪念邮票,许多不 集邮的人也由此开始走上了集邮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