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特大地震后,上海市相关部门、单位按照党中央和上海市的部署,积极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后,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成立了由管理局、各监管办(运行办)、航空公司、机场、空管局(分局、站)等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由局党委书记、局长夏兴华担任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组长,并在第一时间紧急启动了《民航华东地区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二级应急响应,对华东民航系统的抗震救灾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布置,全力做好抗震救灾人员和物资的运输工作。根据上海市救灾援助指挥协调工作小组的要求,按照市建交委的统一部署,民航华东管理局具体承担协调上海市救灾物资及人员的空中运输工作。5月13日,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向辖区内各监管办(运行办),航空公司、机场、华东空管局、华东地区服务保障企业下发了《关于做好抗震救灾人员和物资航空运输工作的通知》和《关于特殊情况航空公司改签、退票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单位在做好安全飞行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优先保障抗震救灾人员和物资的运输工作;还要求各单位必须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各级领导要亲自带头值班,明确责任,积极应对各种紧急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制定了救灾运输工作操作流程,抗震救灾应急办公室24小时值班,具体负责接收各级政府应急办公室下发的救灾物资航空运输任务,按照任务等级进行分类,根据各运输航空公司的实际情况,将任务及时分配和传递至有关航空公司,为做到救灾物资运输工作忙而不乱,管理局应急办采用了任务单管理的形式对每项运输任务的各个环节提出具体运输和时限要求,并进行全程跟踪和管理,加强信息沟通和反馈,直到每项任务的人员、物资安全到达目的地为止。
上航党委和行政经理班子,反映敏捷,行动迅速:上航在地震后30分钟就启动了应急预案。5月13日上午上航党委召开党委扩大会,成立了由周赤为组长、丁兴国为副组长的上航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并专题研究和动员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根据民航局和上海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一是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要求迅速进入抗震救灾状态,抓住重点航班保障,做好稳定安抚,保证救灾物资优先运输;二是加班加点,连续作战,全力抢运救灾物资和人员;三是做好上海至受灾地区航线无条件退票、改签和大量滞留旅客安抚解释及航班延误处置;四是与集团成员单位联动,做好抢险救灾物资运输,五是迅速开展抗震救灾捐款活动。
为全力做好救灾应急工作,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成立了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应急状态下的航班运行和突发情况处置。领导小组由集团公司总裁李丰华、党组书记李军担任组长,股份公司总经理曹建雄担任常务副组长,副总经理樊儒担任副组长。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运行控制中心负责日常工作。公司总飞行师舒明江任办公室主任,运行控制中心总经理施国峰任常务副主任。各分子公司、各单位设立相应的抢险救灾工作机构。2008年5月12日下午3点,公司召开救灾应急紧急工作会议,公司主要领导、上海地区有关单位和部门的主要领导参加了会议。会上,总经理曹建雄通报了四川汶川县发生强烈地震并波及部分省区的情况,根据公司应急手册,宣布启动应急程序,对救灾应急工作做了相应布置:一是考虑到需要协助运输大量救灾物资,公司已专门调配2架飞机用于救灾应急人员和物资的运输准备,其中1架A320/B6259客机和1架A300/B2307或B2308货机,机组配备到位。二是各单位按照各自的应急程序启动各项应急工作,保证值班力量。三是各单位随时做好接受临时急救飞行任务的准备及各项保障准备工作,全力配合国家的抗震救灾工作,各单位接到当地政府的救灾任务后,按照边操作边请示的原则执行。四是各运控部门做好飞行放行和监控工作,随时了解相关机场的运行条件,确保公司飞行安全。五是各单位在领受抗震救灾飞行任务后,及时上报公司总值班,以便最大限度地协调公司资源,支持抗震救灾工作。六是各有关单位应及时向旅客公布航班调整信息,按照不正常航班旅客处置程序做好解释工作。七是有关救灾应急工作可与集团公司救灾应急工作办公室联系。同日,根据集团公司救灾应急紧急会议精神,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向全公司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公司各单位立即行动起来,加强值班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保证飞行运输生产安全,做好救灾人员、物资运输的准备工作,随时服从国家抗震救灾运输需要。
上海民航其他各单位都根据国家民航局及上海市政府要求第一时间成立了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应急状态下的航班运行和突发情况处置。
5月20日15∶20,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一行在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局长夏兴华的陪同下视察慰问了正在为抗震救灾前线抓紧抢运援助物资的上海民航系统一线广大干部职工。在视察慰问过程中,夏兴华代表上海民航系统向韩正简要汇报了地震发生以来民航抢运救灾物资的工作情况,截至20日12时,上海民航各单位共保障运输救灾人员、物资航班205架次,运送人员11676人、物资1230.3吨。韩正对民航系统运输救灾物资工作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指示上海民航各大单位领导要不懈怠、不松劲,因为当前抗震救灾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上海作为灾区可靠的大后方还会有大量的救援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这座空中桥梁运往灾区,民航广大干部职工要继续保持昂扬的斗志,全力保障,统一协调,优先运输,及时运达,利用各种优势,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运输救灾物资的任务,保证不因人为原因在仓库积压一件救灾物资。韩正的视察慰问极大地鼓舞了上海民航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夏兴华代表上海民航系统各单位向市委、市府保证,民航系统将尽全力确保上海到灾区的空中生命线顺畅快捷,确保救灾物资走得了、走得早,圆满完成上级交付的各项救灾人员物资运输任务。6月6日,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撤销《民航华东地区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二级应急反应行动。抗震救灾工作进入常态管理。
在2008年四川省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上海民航空中救灾运输飞行共计派出飞机211架次(不含春秋航空)、执行飞行任务672航班(不含春秋航空)、运输救灾物资4570.65吨、运输人员13399人。
截至5月16日,上海市各区县将支援四川抗震救灾作为当前工作重中之重,加强组织领导,全面部署落实,救灾援助工作从四方面全面、深入、有效展开:一是开展各种形式的赈灾捐款活动。首先动员发动机关干部、区内企业和单位开展捐款活动。松江区举行捐赠大会、南汇和虹口区举行区级机关干部职工赈灾捐款活动、闸北区举行抗震救灾集中捐赠活动,以文艺演出和捐赠单位举牌以及个人上台捐赠等形式表达对受灾地区人民的支持。宝山区明确党政领导带头,积极发动捐款捐物,积极组织义务献血。松江区在各街镇设立献血点,并组织采血车在主要商业地段向社会献血人员提供献血点。其次积极倡导社会捐赠。为便于社会各界就近、就地向灾区群众捐赠物资,大部分区县都在各街道(乡镇)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设立了社会捐赠接收代理点,开通募捐热线24小时接受社会各界救灾捐赠。一些区县印制《劝募书》,以“尽我一份力,为抗灾作贡献”为主题,广泛宣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募捐。截至16日中午12时,区县层面统计的企业及社会各界捐款总额达1.97亿元。二是根据市统一部署,落实队伍和物资赴灾区救灾援助。首先加紧筹措生产救灾物资。积极组织区内相关企业,加紧生产抗震救灾急需物资(如蜡烛等),积极为灾区救助提供支援。同时,加强应急值守,严格落实值班制度,确保指令得到迅速有效实施。其次与对口支援市县加强联系并及时进行支援。徐汇区对友好地区四川绵阳市表示慰问并保持密切联系,已组织了15万元药品送往四川绵阳中心医院,组织医疗队待命,紧急筹措食品、电筒等各类救援物资。再次积极组织医疗卫生急救队伍,随时准备赴灾区抢险救灾。奉贤、宝山等区派出救护车、医生随市医疗小组赴灾区救灾,同时抽调人员组织医疗队一旦接到上级通知立即赶赴地震灾区参加抢险救灾工作。宝山区组建由脑外、普外、骨科、麻醉等18名骨干医务人员组成的医疗救援队,并按市部署落实了防疫工作人员,随时待命出发。三是排摸汶川等受灾地区来沪务工、求学、旅游人员情况,并开展慰问工作。浦东、卢湾、宝山、长宁、嘉定、崇明等区县对区内来沪务工人员集中的建筑、市容、餐饮等行业以及灾区农民工子女情况进行排摸,了解在本地区务工的四川籍农民工思想情绪及家乡受灾情况,组织建筑工地、学校、企业落实专人做好灾区来沪人员的物质帮助和精神慰藉,并免费开通长途电话帮助其与灾区亲人联系。宝山区领导还带队对部分四川来区投资企业进行走访慰问。杨浦、黄浦等区抓紧做好本区旅行社在四川团队游客返沪后的善后安抚工作以及在灾区尚未取得联系游客家属的接待和情绪安抚工作。四是加强正面舆论引导,营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浓郁氛围。各区县在区报、台、网开辟专栏,刊登捐赠热线、地点、要求,报道支援灾区情况,在各社区电子屏滚动播出抗震救灾的宣传口号,积极倡导广大市民踊跃参加到支援灾区的行动中去。同时,充分发挥居民区党组织、离退休干部、各种读书协会、群众团队的作用,积极做好稳定群众思想情绪、稳定人心的工作,对散布谣言、干扰破坏抗震救灾的行为,坚决依法处理,稳定大局、稳定社会、稳定人心。此外,加强当前社会稳定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5月20日7至12时,上海市赴川特警力量出动90名警力,承担李克强视察灾区灾情的保卫工作。23日上午,上海市公安局赴川特警救援队出动120名警力,顺利完成温家宝到绵竹市灾区视察慰问的警卫工作。26日上午,按照协调工作小组的统一部署,上海市公安局特警总队204名官兵回沪休整。
5月20—22日,上海市民政局向四川绵阳地区派出专家评估小组开展工作,并形成了中国灾难救援史上第一份来自于社会工作的专业报告。报告指出,地震灾害不仅对生命体本身和基础设施造成重大伤害,并且容易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造成巨大损伤。重建人在家庭、社区和其他社会组织中的角色感,使陌生社区重整为熟人社区,是灾区重建中“以人为本”理念的根本所在。报告初步评估:一是受灾群体方面。除“三孤”人群值得重点关注外,灾后重建也需要关心失亲的中年人群,同时做好部分救援人员和志愿者的心理抚慰。二是民众情绪方面。受灾群众普遍认为此次地震属于天灾,少有埋怨政府的情绪,有利于促进受灾人群配合政府灾后重建。但随着灾后重建的进行,应高度重视民众归因情绪可能的变化,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进行引导。三是自救恢复方面。政府救助之前,受灾人群的自助系统已经启动,外出打工的返乡参与救助,亲友之间互帮互助,受灾的大部分人群能够自我康复,并有积极照顾他人的动机和行动,在灾后重建方面引导群众开展有效的自救互救行动。四是灾区援助方面。灾区援助可分为实质服务、情绪支持、信息传递、关系搭建和政策回应等。其中实质服务包括食物、饮水、睡眠、医疗、防疫等,已经得到逐步改善,建议进一步增加对情绪支持、信息传递、关系搭建和政策回应等方面的介入。情绪支持缺少长期性、具备专业背景的志愿者;信息系统仍局限在口口传递为主,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畅通及时,存在谣言产生和流传的可能;社会关系搭建中,既看到临时党支部等活动,也发现了传教活动的存在。报告提醒,有关援建工作应充分尊重当地文化、加强与政府联动、培育当地社工力量等。市社工协会在全市范围内招募专业社工,报名人数已超过1000人。有关部门在优选的基础上,培训并分批组建上海社工灾区服务团,到灾区开展为期2—3年的援助服务。市民政局同时建议,将“上海社工灾区服务团”纳入上海市对口援助灾区专业队伍之一进行统筹安排。
5月21日,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群众生活组《关于请有关省级民政部门向灾区紧急提供救灾物资的通知》,上海市民政局解决10万件衣物、10万条被子。22日上午,上海市民政局召开区县民政局长专题会议,部署下一步支援灾区工作。25日,上海市民政局建立救灾捐款公示制度、捐款接受备案制度、捐款接受审计制度、职能部门分工监管责任制度;另外下发《关于做好四川地震灾区流浪灾民救助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四川地震灾区来沪人员安置有关事项的通知》,着力做好灾区来沪人员在沪就业、就读的帮困、安抚工作。市教委排摸灾区生源的家庭受灾情况,做好安抚工作。区县排摸灾区来沪务工、求学、旅游人员情况,开展慰问工作。闵行区33所农民工子弟学校805名学生来自重灾区,其中333名学生直系亲属因灾身亡或家中房屋全部倒塌。该区教育局团工委予以心理疏导。同时该区57所学校接受灾区147名学生来沪借读。6月9日,上海市民政局安排2名人员先期赴都江堰市,了解当地受灾情况,并在当地设立卫星通信联络点,为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做准备。下午,市民政局与都江堰市进行了视频会谈。
5月20—28日,上海市区两级双拥办会同有关街道(乡镇)和居(村)委会逐户走访慰问了614户入川抢险官兵在沪家属,其他23户官兵家属因暂不在上海等原因,已由其所在区县通过部队进行了慰问。各级双拥工作部门走访慰问以精神安慰为主,并为每户家庭送上500—2000元的慰问金(累计送出慰问金50.54万元),此外帮助19户家属解决了老人生活照料等实际困难。至28日,赴灾区抢险部队官兵在沪家属共637户。
地震发生后,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高度重视,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晓渡立即召开部长办公会和统战系统秘书长例会,对统战系统支援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部署。同时,组织开展了民营企业、宗教界等统一战线情系灾区座谈会、“我为灾区再做什么”、“情系灾区、奉献爱心”捐款等一系列活动。市政府侨办、市侨联、市民族宗教委等统战联系部门千方百计、想方设法,为侨界捐款提供方便,积极引导民族宗教人士奉献爱心。市工商联设立捐款专用帐户和热线,便于各级工商联、各行业商会、各会员企业捐款。截至5月26日下午,上海统一战线成员和系统干部职工通过各种渠道,累积向灾区捐款捐物超过6.2亿元。市红十字会会长谢丽娟提出了关于“希望党中央、国务院研究汶川地震后奥运圣火传递规模”的建议,为中央做出缩减奥运圣火传递规模的决定提供了参考借鉴。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5月16日在《南方都市报》发表文章建议设立“国家哀悼日”,为死难者降半旗、鸣笛、全国停止一切娱乐活动。建筑设计专家傅克诚提出“关于汶川地震灾后居民住宅重建的建议”,对灾后居民区重建的建筑密度、高度、材料等提出具体意见,获得市委领导充分肯定。据初步统计,市委统战部已向中央统战部、市委办公厅报送上海统一战线各类救灾援助信息近100条。同时,统战系统还积极发挥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支持成员赶赴灾区一线参与救援活动。上海共有40名民主党派成员奋战在救灾第一线,其中民盟15人、民建4人、民进5人、农工党5人、致公党3人,九三学社8人,工作领域涵盖医疗救助、新闻报道、心理干预、危房监测等方面。市侨联在接待海外侨胞的过程中,如实介绍抗震救灾有关情况,并通过他们做好所在国人民的外宣工作。各民主党派市委及时调整各自机关网站、报纸的版面和内容,开设抗震救灾专栏,提高报道更新频率,全力宣传抗震救灾工作。上海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界采取多种形式的法会超度地震亡灵,为灾区人民祈福,为国家平安祈愿。各宗教团体还向全市信众发出倡议,呼吁信众积极行动起来,为灾区人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和关爱,得到了广大信众的支持和响应。6月17日,市政府侨办召开“华侨华人与抗震救灾座谈会”,发挥华侨华人智力优势和专业特长,听取他们对四川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6月2日,按照“外事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抗震救灾工作大局”的要求,上海市外办对因公出访和外事活动进行了相应调整。全市已批准出访的团组被取消或推迟的共110批514人次,其中局级人员66次;各单位取消上报审批团组303批1853人次,其中局级人员117人次。取消或推迟的团组中,由市领导带队计划5月底、6月初出访的团组有4批。市高级法院和市检察院表示,除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批准同意的重要对外交往任务外,年内不安排出访。各委、办、局均取消或推迟了部分出访团组。此外,市外办对赴国外开展的友城交流活动和一些外国城市代表团在沪活动以及在沪举行的一些外事活动作了相应调整。
6月10日,上海市规划局组成专门工作小组赴成都地震灾区开展现勘查等前期工作。帮助提供成都市2至4个镇(乡)灾后重建规划编制援助。上海市规划局专家小组重点考察了都江堰市受损严重的老城区和一些临时安置房。都江堰市房管局正对受损建筑进行评估,评估报告出来之后,上海组织市规划局、现代集团、同济大学甚至各民营设计单位,帮助都江堰市拿出着眼未来发展的规划方案。同济大学的专家组已经在成都市规划局安营扎寨,本月20日拿出一份有关都江堰市重建的规划纲要。在这份纲要的基础上,3个月内,上海的设计人员完成都江堰重建规划的框架设计。
2008年8月13日,原南京军区联勤部队抗震官兵圆满完成四川抗震救灾任务,光荣凯旋!
2008年8月13日,最后一批医疗队员光荣凯旋。
凯旋的那一幕幕,作为亲历者的他们永生难忘,十里街巷的欢迎鼓乐,部队和驻地给予的鲜花和掌声,充分肯定了他们在灾区92个日日夜夜的坚守……
时光易逝,记忆永恒。抗震凯旋10年了,尽管芳华不再,物是人非,但那些抗震画面却镌刻脑海,一直鼓励官兵奋勇前行。
今天,奉上他们珍藏10年的抗震图片,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2008年8月19日,军区隆重召开抗震救灾总结汇报会。
2008年5月14日15时,首批6支医疗队208人奉命从上海乘专机赴抗震救灾一线。
医疗队员整装待发。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一次8.0级特大地震瞬间夺去了数以万计的鲜活生命,难以数计的生命极度危险,急待救援,无数房屋、桥梁,公路、良田被毁,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撕心裂肺。也正是这个时候,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13亿双眼睛凝视着灾区,13亿颗心灵被灾情揪起,一双双援助之手伸向灾区!十余万人民子弟兵不畏坚险日以继夜奔赴灾区抢救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悲壮而又气吞山河的生命之歌。
医疗队员自发的为地震灾区群众捐款。
2008年5月19日,指挥部全体同志和全国人民一起为遇难同胞默哀。
第455医院为平武县南坝镇垭头平爱民学校的小朋友送去节日礼物。
举行入党宣誓活动。
收到友邻部队送来赞扬的锦旗。
2008年5月14日下午3时,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和原南京军区党委的决定,由原南京军区联勤部姜国禹副部长为总指挥的军区抗震救灾前进指挥部和首批6支医疗队208人,从上海乘专机奔赴四川抗震救灾第一线;5月19日,原南京军区2支运血车分队紧急驰援灾区;5月21日,2支心理专家服务队飞抵灾区;5月26日,
原南京军区抗震救灾5支防疫队到达灾区。这样由原南京军区机关、南京总医院、杭州疗养院、第85、 第411、 第455、 第102、第
81、第454医院,原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组的15支卫勤力量281名官兵全部到达灾区,在受灾最严重的都江堰、汶川、什邡、平武、北川、青川、绵竹、彭州等5个地区8个县市的31个点上展开了一场与死神博弈,与时间赛跑,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感天动地的生命大营救。
道路严重受损。
地震发生,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清理中的映秀中学。
灾民回望被地震摧毁的家园。
完全坍塌的映秀中学。
被山上滚落下的石头砸毁汽车。
长达92天的救灾过程中,原南京军区救灾部队共巡诊救治伤病员48080人,完成手术2117例,健康教育45759人,心理咨询诊治12526人,消杀面积590.9万平方米。原南京军区抗震救灾前进指挥部率领15支卫勤力量281名官兵,同甘共苦,心心相印,生死与共。他们边挺进边指挥边鼓动,采取超常措施,坚持“时间就是生命”抓紧急救治。坚持“尽早救治每一个生命”抓进村入户,坚持“持久作战”;抓向常态任务转换,实时、准确、冷静、果断指挥部队有力有序高效出色完成任务。在挺进一个个震后“孤岛”,险象环生的“死亡”
之路上,他们不畏坚险,不怕牺牲,生死相依;在道路受阻,通讯中断,后勤保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他们立足自我,就地筹措,随机捎带,适时前送,搞好各种后勤保障,确保救灾官兵持续旺盛的战斗力;在医疗救治过程中,他们坚持“不放弃,
不抛弃,医疗救治永不言败”,在这段刻骨铭心共赴国难的日日夜夜,英勇顽强,不怕疲劳,连续作战。
争分夺秒抢救伤病员。
转移群众。
防疫工作不留死角。
战士们用肩膀向大山深处运送物资。
走村入户为群众送医送药。
在帐篷里开展手术抢救伤病员。
医疗队员克服重重困难,走进深山为灾区群众送医送药。
地震当天夜里,由第85医院在野战帐篷里剖腹产,出生的小弘扬受到医疗队员们的特殊爱戴。
刚到灾区,医疗队员们忙于抢救生命,来不及搭帐篷,队员们就在汽车里休息。
2008年5月28日,在海拔2300米的大山深处为藏族同胞送医送药。
2008年6月13日,医疗队员为在南坝镇帮助灾区重建的官兵巡诊。
直升机转运治疗。
医疗队员在水磨镇抢救一名怀孕有8个月的年轻孕妇。
奋战孤岛三十天的“八勇士”。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永远不变的英雄精神将代代相传!这段实录再次证明一个真理,英雄是群众创造历史的见证,是历史告诉未来的使者。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弘扬英雄精神,始终是时代的主旋律。
向抗震救灾的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