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主图内容为时任国家领导人胡锦涛视察汶川地震灾区、大熊猫等,一直以来,四川省为该国开展卫生援外医疗工作
1976年,四川省第一支援外医疗队受命前往莫桑比克,队员们在出国前留影。
四川新闻网成都12月25日讯(记者 刘佩佩)1976年4月16日,四川省第一支援外医疗队受命前往莫桑比克,揭开了四川卫生援助非洲的第一页。42年来,四川累计向9个葡语国家(佛得角、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几内亚比绍、瓦努阿图、东帝汶、瑙鲁、安哥拉等)派出69批医疗队,累计813名队员,诊疗患者近676万余人次。
一批又一批四川援外队员在困难的工作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下,牢记使命、无私奉献,忠诚地把中国医者的医技医德带给了非洲人民,把人道主义精神和世界和平使命带给了非洲人民,使数以千万计的患者摆脱了病患之苦,尤其是在预防和控制登革热、黄热病、疟疾、艾滋病、霍乱、结核等重大疾病及传染性疾病方面,发挥了“健康守护神”的作用。同时,援外医疗队员在外与亚、非国家社会各界广泛交流、密切互动,在政府和民间各个层面都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国际交流中心主任朱欣华介绍,近10年来,四川卫生援外在循序渐进地发生着变化。政府对援外的投入越来越多、援助的国家也越来越多。同时,医疗队的专业种类也变得更加丰富,队员的待遇也得到了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原来传统的援外方式也在逐步得到改变,四川正在探索如何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为当地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以让当地百姓持续受益。
马玉奎(左4)和队友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第一次巡诊合影。
不畏艰苦 四川“白衣外交官”们接力医疗援外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马玉奎有过两次医疗援外经历。2013年12月5日至2015年12月26日,他作为四川省援安哥拉医疗队第三队队长,带领10名队员两年内共诊治6万余例病人。2017年2月1日至2017年8月15日,马玉奎再次前往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开展医疗援助工作。马玉奎还记得,当他和队员从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完成任务离开时,当地老百姓自发为他们送行,并表达了不舍,此刻,所有队员深深地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医生的职业荣誉感。这也是一批又一批援外医务人员持续接力的动力之一。
马玉奎为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一位患者处理伤口。
而在医疗援外的过程中,队员们也要克服不少困难。马玉奎回忆,安哥拉的蚊子和苍蝇肆虐,不少病人伤口上都停满了苍蝇,以致于在这些病人中,有50%都感染了疟疾。不仅如此,当地还经常停水停电,医院放射科和检验科的工作受到影响。医院药房有一些基本的抗生素、抗疟疾药和消炎止痛药。医院没有麻醉科和手术室,更谈不上大型手术。“在这里最常见的就是外伤和疟疾。”更为可怕的是,疟疾不仅威胁着当地群众,也同样让援外队员有着感染风险。“当时我们的一名队员就感染了疟疾,还好治疗及时,转危为安。”
虽然条件艰苦,但马玉奎坦言,和七八十年代比起来,还是要好很多。那会儿的援外队员要和家人联系需要写信,现在通讯好了,可以和家人视频,在援外期间,还有一个月的探亲假,队员回国或者家人到受援地都可以。同时,现在医疗队的住宿和办公条件也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虽然有很多困难,但我们的坚持是很有意义的。”马玉奎说,当地的病人相信中国医生,也愿意找中国医生。在日常巡诊的过程中,医疗队也会向当地群众科普医疗知识和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当地居民。除了为当地群众带去影响,医疗队也向当地医生传授技术。马玉奎还记得,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援助时,他发现有一名医生乱用抗生素为一位外伤患者治疗。“我当时就告诉对方这样做有哪些不好的地方,正确的用药方式是什么样的。”
中国援圣普医疗队在当地中学开展口腔健康教育。
2017年,马玉奎荣获了“最美援外医生”称号。他说,这个荣誉不是属于他一个人的,而是属于援外医生这个群体的。再次回溯当初决定前往援外时的情景,马玉奎说,他曾听过一个援非医生的讲座:两个村子都是同一个水源,其中一个村子的村民患上了寄生虫病,另外一个村子却没有这样的情况。为了弄清情况,当时的医疗援外队员就去调查,发现水里有寄生虫,没有人患病的村子是因为用布过滤了水。于是,这种喝水习惯在当地被推广开来。一个个小小的举动,就能改变当地人们的医疗卫生习惯,切断疾病源头。“医疗援外的工作很有意义。”
援几内亚比绍中国医疗队免费巡诊。
精准帮扶 四川开展对口援外创新项目
在朱欣华的印象中,2014年,算是四川医疗援外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一年,四川作为首批开展援外创新项目的省份,启动了对口援外创新项目。“先期实地调查,了解受援国的实际需求,再根据他们的具体需求来开展相应的对口支援项目,真正为当地带去他们迫切需要的。”据朱欣华介绍,2014-2016年四川省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对口支援佛得角的工作,通过四川省人民医院与佛得角普拉亚中心医院建立对口医院合作关系,重点开展佛得角普拉亚中心医院妇产科学科建设,相继完成了捐赠专科设备、派遣专家组、开展手术示教、技术培训、接受佛方医务人员来华培训的工作,项目效果显著,受到各方好评。
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强四川与受援国的卫生合作,扩大援外创新成果,延伸建设科室,扩展对口医院,2018年四川省向国家卫生健康委成功申报了在莫桑比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佛得角3个国家开展对口医院合作的项目,目前已启动前期相关工作。
中国医疗队在几内亚比绍“光明行”活动中为当地患者检查眼睛。
除了对口支援项目,四川还主动承担了医疗援外短期项目,在四川省援助国家中首次开展“光明行”巡诊活动。2018年,四川省承担几内亚比绍“光明行”眼科白内障复明手术项目活动,项目期间,专家组共计筛查400多名眼科病人,完成眼科白内障手术共计216例。手术之余还培训了当地眼科医疗技术人员,项目得到了当地百姓、几内亚比绍卫生部、我国驻几内亚比绍大使馆多方好评。
中国医疗队为当地白内障患者做手术。
据朱欣华介绍,除了派遣援外医疗队外,为了帮助受援国提升自身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受中国商务部委托,四川自2003年以来举办了53期来自67个国家的艾滋病防治、中医针灸、护理、妇幼卫生等卫生领域的多、双边援外人力资源培训项目。截至目前,共培训1317名卫生官员和技术人员,培训语言涉及英语、法语、葡萄牙语。由于培训项目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等鲜明特点,达到了传授技术、分享经验、培养人才目的,为受援国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下一步,四川将紧跟卫生全球化和援外工作发展的新趋势,致力改变传统的援外方式,让“授之以渔”要逐渐取代“授之以鱼”。
(图片由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国际交流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