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银行博物馆 文│单灵逸
中国历代银锭一组
曾几何时,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著《世界是平的》一书大行其道,这部出版于2005年的畅销书紧紧扣住全球化进程进一步深化的时间节点,获得广泛好评,在享尽全球化红利的中国更是火爆一时。
然而全世界紧密联系并相互影响这一事实从某种程度上说远比人们所认知的要更加早得发生,这一切,从一枚小小的银元上就能略窥一二。
在国人的印象中,银子、银两、银元是再熟悉不过的字眼。有赖于明清以来的小说、杂剧以及紧随其后的种种文学和影视作品,当代中国人已经将“银”与钱画上等号。实际上,白银在中国获得流通货币的地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自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以来,中国基本结束了货币制度混乱的状况,并自此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以不同种类的铜钱铸币为流通货币。白银在中国进入流通最早也要追溯到唐宋时期。而其时,普通老百姓并不以银两为日常生活的货币,仅在少数区域以及赏赐、贿赂还有逐渐发展的海外贸易中才会涉及。直到元代,当流通的纸币“中统元宝交钞”不仅与铜钱挂钩,同时与银两建立了兑换关系,中国才算进入了银本位时代。
如今的波托西银矿
然而白银真正进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还得等到明朝。可当时的中国,白银开采量极为有限,所拥有的白银储备量也难以支撑白银成为流通货币,而这一状况的改变恰恰能证明在当时,全球相互联系的关系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密切。原因就在于16世纪发生的地理大发现。欧洲诸国尤其是西班牙、葡萄牙来到美洲大陆,如同挖掘了一座“宝库”。波托西(今属玻利维亚)和墨西哥的萨卡特卡斯所出现的特大型银矿为全球经济打上一剂“强心针”。中国则因此,通过大量出口贸易,获得了自身采集所远远无法比拟的大量白银,从而一举进入了真正的“银本位”时代。
而上述这一切,都为我们的标题,最早流入中国的外国银元——西班牙本洋,打上了恰如其分的注脚。所谓西班牙本洋,从广义角度阐释,即中世纪后,西班牙及其美洲殖民地所制造的一种银币。之所以称之为“本洋”,是因为清朝时期中国通用的银两成色不一,但由欧美远道而来的西班牙银元有固定的成色、重量、图案,在没有专门的铸币机的情况下根本无法造假,因而成为大宗贸易的结算货币,也就是“结算本银”或“本位银洋”,因而称之为“本洋”。不仅在中国通行这种“洋元”,西班牙本洋自中世纪以来在全球通行了300多年,堪比如今的美元。
西班牙自1492年独立统一后,经济迅速发展,此前混乱的货币流通废止,一律采用金爱克赛提伦和银里亚尔的标准货币。并对本国七家皇家造币厂实现严格管理,要求所铸金银币的成色重量准确统一。这样的传统同样被带到了万里之外的美洲大陆。西班牙殖民下的墨西哥等地,由于出现超级银矿,因而西班牙统治者直接在当地建立造币厂,并沿用了与本国相同,严格的制币标准,从而令无论是西班牙本地还是美洲生产的银元基本形制、成色、重量、大小都能统一。因而当这些产地不同的银元进入中国后,就顺理成章地被统称为西班牙本洋。
十字币
流入中国的西班牙本洋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是半手工制造的不规则银块,以其币面上突出一个大十字图案而称之为十字币。十字币的形状不成方圆,它除了有本洋、洋银、番饼和番银的名称外,还有块形钱和切割钱等名称。闽南一带以其块状形如为固定锄头或斧头于手柄的楔子,亦称其为“锄头楔子银”和“斧头楔子银”。十字币的制造从1497年在西班牙本土开始,到西属哥伦比亚的1748年为止,共有251年之久。在1600年之前,币面上都没有刻印制造年代,此后虽然在钢模加刻制造年代,但因冲压时随意放置币坯,所以压印到制造年代文字的银币不多。
盾徽双柱
第二种类型是采用螺旋压印机制造的银币。1586年,西班牙本土就开始在塞哥维亚使用机器造币,但是在西属美洲则晚了一百多年。如最早使用机器造币的墨西哥造币厂,也是从1732年才开始。机器制造的银币精美圆润,币面为盾形徽章图案,另一面为双柱双地球图案,因此它除了有本洋的通俗名称之外,还有“双柱抱葫芦”、“双烛台”和“双柱”的别称。由于这种银币外沿增加一道滚边工艺,形似麦芒的百合花纹饰,所以又有“花边银”的名称,墨西哥的花边银截止于1772年,共四十年。细分可见有四种版别。
人像双柱
第三种类型的版本为肖像图案银币,制造于1772年至1822年,共五十年。肖像人物为卡洛斯三世,四世和斐迪南七世,因此该种银币除了有本洋的名称外,也有“番婆头”、“佛头银”和“鬼仔头”的别称,因为银币另一面盾徽的两边也有双柱图案,所以又有“新双柱”与“新烛台”的俗称。肖像本洋银币流通于近代,存世量也较前两种多而且为人所熟知。而狭义角度的西班牙本洋,实际指得就是这一类银币而已,并不涵盖前两种形制。
虽然西班牙本洋生产于西班牙本土及西属美洲,但在中国流通的西班牙本洋并非仅仅自这两地流入,由于当时欧美诸国均有大量往来贸易,且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也相当频繁,而且西班牙本洋又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流通性,因而本洋流入中国的途径可谓多种多样。
对于中国来说,狭义概念的西班牙本洋,也就是第三种肖像图案银元给予的影响最大,它的精美做工、统一形制为老百姓所乐见,因而被许多外国商人故意抬高价值,与中国本土的纹银进行不对等的兑换,从某种意义上可谓大肆套取中国的白银储备,是另一种方式的经济掠夺。但与此同时,正是有西班牙本洋的珠玉在前,才令中国有目的性地开始了自身的货币改革,推动了中国的货币流通趋向现代化的方向而发展。
总之,西班牙本洋在中国的历史,几乎见证了这个东方古国由盛而衰的全部历史,它的制造和流通几乎可以著就一部近现代世界史。小小一枚银元连接起了整个世界,现在看来,堪称奇迹。货币的发展是一部不断重写的史书,西班牙本洋拥有300多年的历史,而自它退出历史舞台至今也不过百多年,我们似乎即将永远向机制币说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