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时喜欢网上浏览邮品。曾在百度邮戳吧看到一件1908年山西阳泉寄法国里昂(Lyon)的明信片(如图)。贴大清蟠龙2分票两枚,符合当时国际明信片4分资费标准,销“山西阳泉邮政代办”戳,左下角盖“直隶枕头戊申六月廿五日”(1908年7月23日)日戳,另盖北京7月24日、上海7月30日、法国在华邮局(上海)7月30日中转戳,并有同年9月2日、9月4日法国到达投递戳。
此片邮戳齐全、邮路清晰,是研究山西邮史的好素材。左下方的“直隶枕头”日戳表明,当时“阳泉邮政代办”收寄的函件须经由枕头(又名振头,石家庄最早的邮局)再转京沪。后来又看到一件类似明信片,贴票、邮路、销戳时间都差不多,只是没有“枕头”日戳。
作为阳泉人,不由得想知道这个“邮政代办”的开设时间。查阅《阳泉集邮志》,只有一句提及,“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大清邮政在阳泉设立邮寄代办所,翌年(1904)升格为邮局,局址在今阳泉城区巨兴街。”难道是1903年吗?怀着疑问翻开《阳泉市志·交通邮电》,其中记述,“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大清邮政在今城区上站沙江小市处设平定州邮寄代办所,隶属太原邮政局,揭开近代邮政的序幕。……翌年将代办所升为邮政局。”很明显,1903年开设的是“平定州邮寄代办所”,只是位于现在的阳泉上站,并不是带有阳泉名称的“邮寄代办所”。《阳泉集邮志》的说法来源于市志,可惜摘引时改得含糊其词。
《阳泉市志》又载:“清宣统元年(1909)平定州邮政局先后在寿阳、盂县、娘子关、阳泉、乐平、辛兴、荫营、东沟、锁簧、宗艾、芹泉、河底、清城等地开办了13个邮寄代办所。”这就意味着,“阳泉邮寄代办所”是1909年设立的。那么,明信片上的日期岂不提早了一年?集邮界常说“实寄封片就是邮政史”,如此来看,《阳泉市志》的记载还值得细究。
随即在网上搜购有关图书,先买到1992年版的《阳泉邮电志》,其中关于清代、民国的内容极为简略,没有线索,只看到另外几个代办所信息,分别是1907年设荫营、辛兴两所,1909年设河底、盂县两所。直到最近购回《山西通志·邮电志》才有所收获,其中记载:“光绪三十一年(1905),太原邮政局升为副总局。邮政机构逐年增设,到宣统元年(1909),太原副邮界共设总局1个(太原市)、分局18个、邮寄代办所225个。”从书中《宣统元年太原副邮界所辖局所名称表》可知,平定州分局下属的代办所有“盂县、寿阳、阳泉、乐平乡(今昔阳)、娘子关、芹泉、宗艾镇、锁簧镇、河底镇、东沟镇、荫营镇、辛兴镇、青城镇”13个。至此,谜团基本解开了。《山西通志·邮电志》成书在前(1996),《阳泉市志》成书在后(1998),后者的部分文字无疑源自前者,只是把“到宣统元年(1909)”改写为“清宣统元年(1909)”,无意中将“阳泉邮寄代办所”开设的时间点定格在1909年,正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据此理解,“阳泉邮寄代办所”成立的时间段当为1905—1908年。历史上原本不存在阳泉市或阳泉县,只有小阳泉、大阳泉两个村,属平定州(县)管辖。后因正太铁路在小阳泉村沙江口设车站,命名为阳泉站,“阳泉”一名方始大行于世,逐渐成为山西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1947年阳泉正式建市。而在1905年,正太铁路铺设到境内时,汇集了大量铁路技术人员、工人和商人,用邮需求猛增,有必要设立邮政代办机构。
进一步分析,“阳泉邮寄代办所”更有可能开办于1907年。当年9月正太路全线通车,阳泉站作为重要的中间站,开办邮政网点的需求更为迫切,条件也更加完备。查孙君毅先生《清代邮戳志》,其中1907年的“山西娘子关邮政代办”邮戳图,与“山西阳泉邮政代办”戳式没有两样。笔者推测,“娘子关”与“阳泉”两个代办所有可能是同时设立的。当然,这种假设需要当时的邮政文件或实寄邮品来证实。另外,邮戳上的文字明明是“邮政代办”,为何所有志书写的都是“邮寄代办所”?还望有识之士赐教。(王保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