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湖南长沙 沙伟
中国的“南大门”——广州,历史上有南海郡(前汉、晋、隋)、番禺、广州都督府(唐)、广州(宋)、广州路、广州府、番州、兴王府、广州市等名称。其始建于公元前214年,最早建城时名为任嚣城。它从三世纪30年代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明清两代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武昌起义后广东军政府正式宣布成立,1917年孙中山发动了“护法运动”,11月10日又成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这是他第一次在广州建立的政权。1918年成立广州市政治公所,广州开始以省会设市。1921年2月,广东省议会通过《广州市暂行条例》,广州成为了全中国第一个“市”。故民国时期发行的纸币上有“大革命摇篮”广州之图景,不足为奇。
作为辛亥革命的重要纪念地,民国纸币上除有广州咨议局大楼、中山纪念堂、中山纪念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这些以外,带广州图景的还有另外五种。其一,为民国七年(1918)广东省银行发行的壹百圆银元兑换券。此券纵96、横186毫米,由美国钞票公司印制,正面图景为广州广东高级师范学堂(图1)。学校位于文明路215号的钟楼礼堂,面积300多平方米。它溯源于1905年两广速成师范馆之创立,旋后改为两广师范学堂,1908年改为两广优级师范学堂。1912年改为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嗣归国立。1924年1月2日,孙中山在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大礼堂举行改组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代。会后决定在这里办广东大学。那时孙中山由2月起,每周在高师大礼堂演讲新的革命的三民主义,并指示联俄、联共、扶植农工三大政策的重要。孙中山逝世后,其更名为中山大学。
其二,为同年同行发行的壹圆银元兑换券。该券纵77、横146毫米,由美国钞票公司印制,正面图景为广州六榕寺花塔(图2)。花塔坐落在广州市越秀区的六榕寺内,其始建于梁大同三年(537),后毁于大火。北宋绍圣(1097)重建。1980年对花塔进行修葺时,在塔壁中发现印有北宋年号的砖铭。塔为砖木结构,平面八角形,外九层、内十七层,楼阁式,高57.6米。塔身为井筒式结构,底层直径12米并有副阶。塔内楼梯为穿壁绕平座式,各层塔身外设有回廊,各层层檐以绿色硫璃瓦覆顶,檐端微翘。现塔冠为元至正十八年(1358)所铸9.14米高的千佛铜柱,柱身刻有1023尊佛像及祥云天宫宝塔图,连同塔顶的火焰宝珠、三层九霄宝盘、九层宝轮、一层双龙宝盘、八根铁链,组成了重达5吨的塔刹。整塔朱栏碧瓦、丹柱粉壁,为历史文化名城广州的标志性建筑。
其三,为民国二十年(1931)中国垦业银行发行的壹圆国币券。此券纵82、横155毫米,由英国华德路公司印制,正面图景为广州十三行潘长耀家园(图3)。广州十三行是清代专做对外贸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叫“洋行”或“洋货行”。而潘长耀为清中叶著名粤商,广州十三行中的丽泉行商人,为当时的世界首富之一,富可敌国。其热衷于奢侈生活,修建庭院。券上即印着他的豪华家园府邸的园林水榭。惜清咸丰年间,广州西关火灾,十三行付之一炬,潘长耀家园亦今多已不存。
其四,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广州市立银行发行的伍圆银毫券。该券纵148、横90毫米,由伦敦华德路公司印制,正面图景为广州镇海楼(图4)。其又名望海楼,还因楼高5层而俗称“五层楼”。它位于广州越秀山小蟠龙冈上,为广州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全楼高25米,呈长方形,阔31、深16米。下面两层围墙用红砂岩条石砌造,三层以上为砖墙,外墙逐层收减,有复檐5层,绿琉璃瓦覆盖,饰有石湾彩釉鳌鱼花脊,朱红墙绿瓦砌成,巍峨壮观,被誉为“岭南第一胜览”。楼前碑廊有历代碑刻,右侧陈列有12门古炮。明洪武十三年(1380),永嘉侯朱亮祖扩建广州城时,把北城墙扩展到越秀山上,同时在山上修筑此楼以壮观瞻。此楼历史上曾五毁五建,现为1928年重修时由木构架改建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1929年成为广州市市立博物馆。1950年改名广州博物馆。
其五,为民国三十八年(1949)中央银行发行的伍百圆金圆券。此券纵60、横147毫米,由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印制,其背面图景为广州海珠桥(图5)。海珠桥是广州市第一座跨江大桥,位于珠江副航道,北连海珠广场、南接江南大到北。1929年动工,1933年建成通车;桥长180、宽18.3米,为简支拱形下承钢桁架梁。1938年日军侵占广州,海珠桥遭破坏。1949年国民党军队败退时将桥炸毁,中孔钢梁沉没江中,南北两孔大梁折断,东南桥墩与西北桥墩皆被炸毁。1950年市政府开始重建海珠桥,外观与原桥大致相若。2013年,海珠桥又以全新面貌通车。